碳达峰碳中和能力建设专题培训班

发布日期: 2021-10-22     浏览次数: 682

●培训背景---------------------------------------------------------------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了使广大干部、各级职能部门和相关行业企业负责人快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获得专业培训,东南大学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东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根据当前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整合众多专家教授及相关领域顶尖学者等师资资源,特开设本专题培训。

●培训目标---------------------------------------------------------------

进一步深化受训人员对碳达峰碳中和的认识,有效地识别低碳转型战略中产业部门与经济体系间的关键要素;进一步深化受训人员对低碳产业的理解,开阔工作视野,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能力,加快推进政府部门、行业、产业和企事业单位产能优化升级,努力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为未来书写全球绿色低碳发展大趋势下的“中国新增长故事”贡献力量。

●培训对象---------------------------------------------------------------

(1)各级政府(含园区)与职能部门分管领导;

(2)重点行业企业(能源、工业、建筑、交通)负责人;

(3)其他相关人员。

●培训方式---------------------------------------------------------------

集中授课、现场教学、研讨、线上线下混合、案例教学、高端论坛

●培训单位---------------------------------------------------------------

主办单位:东南大学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东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地点: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九龙湖校区、苏州校区、无锡校区。

●课程模块---------------------------------------------------------------

模块
课程
形势与政策1抓住碳中和发展机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能源体系与能源服务的低碳化转型
3碳市场与碳金融背景、进展与展望
4低碳循环与碳汇建设
5新能源科技创新与规模化应用
6能源“双控”政策解读
策略与路径7城市碳中和发展的目标与路径
8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助力碳达峰与碳中和
9工业净零排放的技术路径与实践
10净零排放与产能建筑的技术路径与实践
11建筑环境的低碳运维与技术创新
12碳中和下的自然农法农业发展路径
13低碳新能源与储能交通的技术路径与实践
案例与经验14碳中和路径——以美国加州为案例
15碳价机制的发展历程与国内外实践
16零碳产业园
17产能建筑
18企业碳排放MRV机制与产品碳足迹认证
现场研学1
东南大学Chous装配式节能建筑
2白马农光互补项目
3南京垃圾处理电厂

●培训师资---------------------------------------------------------------

群英荟萃,聚焦数字化发展底层逻辑;厚积薄发,领略细分赛道先发优势。本次培训师资覆盖细分领域顶尖的专家学者和政商界一流的领导干部,与学员分享更全面、更及时、更权威和更独家的数字化发展成就。

●培训安排---------------------------------------------------------------

培训课程:以上课程仅供参考,可根据委托单位需求进行课程组合或量身定制。 

培训时长:建议4天或以上。

培训地点: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校区。

食宿安排:可选择校内外宾馆住宿,宾馆或学校餐厅就餐。

●培训方案---------------------------------------------------------------

根据培训人数及具体培训方案而定。

●结业证书---------------------------------------------------------------

为考核合格学员颁发“东南大学继续教育结业证书”。

●联系电话---------------------------------------------------------------

培训一部:025-83795496;025-83795344

培训二部:025-83795905;025-83792664

培训三部:025-83792752;025-83795686

培训四部:025-83795662;025-83794831;025-83794095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